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原籍琅邪郡臨沂(今屬山東),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為王導之姪,是東晉時期的書法家,人稱書聖,他小時候並沒有寫書法的天份,但他對書法有興趣。與書法家鍾繇合稱為「鍾王」。其書法師承衛夫人(衛夫人則師承鍾繇),又因其家族屬於正一道世家,故亦曾受錄為道士,頗受正一符籙影響。
 
王羲之的書法實踐,變當時流行的章草、八分為今草、行書、楷書,是書體轉換時期平地而起的高峰。其書法尺牘散見於唐朝的精摹本《十七帖》、《快雪時晴帖》、現藏於日本的《喪亂帖》、《孔侍中帖》等名品。王羲之的書法真跡皆已失傳,其作品《蘭亭集序》等帖,均為後人臨摹。
 

《蘭亭集序》

353年(永和九年三月三日),50歲的王羲之與孫綽、許詢、謝尚、支遁等當時一流名士42人於會稽山陰(浙江紹興)之蘭亭賞酒玩詩。蘭亭之起源,是越王勾踐在此種植蘭花,而漢代在此建立驛站,故名「蘭亭」。當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26名文人們「曲水流觴」,得詩37首,集為《蘭亭詩》。《蘭亭集序》為王羲之為《蘭亭詩》寫的序言,共計324字。《蘭亭集序》歷來被認為是書法經典傑作,有「行書第一」之稱。王羲之以特選的鼠鬚筆和蠶繭紙書寫。文章前半段敘事寫景、描述聚會盛況、抒發人生感想;後半段則議論抒情,在靜與躁的對比中,感慨人生苦短,世事無常,生與死一念間,轉瞬即逝,企望長生之意。由於王羲之當時處於酒酣耳熱、性情奔放之際,該序言通篇語言流暢,不勉強藻飾、通俗自然,駢散結合,靈活自如,堪稱歷代散文名篇。《蘭亭集序》中雖有多字重複,但重複字各有氣蘊,而不雷同。後來,「蘭亭」成了書法家匯集之地。《蘭亭集序》的真跡現在已經佚失,流傳下來的均為臨摹本。
 

《現存作品》

唐太宗時,王羲之的書法有3000多卷,到宋太宗時只剩160餘件。至今已知僅存摹本、碑文及拓本約30件,而書帖真跡已無存世。
 
快雪時晴帖(唐代摹本,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和中秋帖及伯遠帖合稱「三希」)
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唐代雙勾填墨摹本《神龍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謝司馬帖》;唐代雙勾填墨摹本,藏於天津博物館)
黃庭經(亦名《換鵝帖》;曾摹刻上石,宋代拓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唐代雙勾填墨摹本,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遠宦帖(亦名《省別帖》,十七帖中的一封書信;唐代雙勾填墨摹本,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唐代雙勾填墨摹本,藏於日本皇室)
樂毅論(梁拓本)
憂懸帖(唐代雙勾填墨摹本,藏於日本前田育徳會)
孔侍中帖和頻有哀禍帖(唐代摹本,二帖連為一紙,藏於前田育德會)
姨母帖(《唐摹萬歲通天帖》之一;唐代摹本,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初月帖(《唐摹萬歲通天帖》之二;唐代摹本,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行穰帖(唐代雙勾填墨摹本,藏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
七月都下帖(唐代臨本,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遊目帖(影印本)
上虞帖(唐代摹本,藏於上海博物館)
游目帖(又名《蜀都帖》;一般認為是唐代摹本,但因帖右有題跋言:「《晉會稽內史五羲之字逸少遊目帖真蹟》此真晉冷金紙,緊薄如金葉,索索有聲,與《筆陣圖》相類,載在《襄陽侍訪錄》」,故極有可能是王羲之的草書真蹟。藏於日本,但二戰時毀於廣島的原子彈爆炸,現存影印複製本)
大道帖(又名《一筆書》;唐代或米芾臨本,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雨後帖(宋代臨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其書帖(收錄於貞松堂藏歷代名人法書)
東方朔像讚(唐代臨本,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孝女曹娥碑(現存拓本及東晉佚名絹本,後者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興福寺斷碑(又名《吳文碑》,唐代僧人大雅集王羲之的字刻成,明代萬曆出土時就僅存下半截,藏於陝西省博物館)
大唐三藏聖教序(唐代沙門懷仁集王羲之的字刻成,宋代拓本藏於天津博物館)
妹至帖(唐代雙鉤填墨摹本,藏於日本私人處)
大報帖(唐代雙鉤填墨摹本,藏於日本私人處)[5]
袁生帖(唐摹本,京都藤井有鄰館所藏)[6]
淳化閣帖(叢帖,宋太宗集內府的書帖命人經雙鉤描摹後刻在石版或木版上再拓印裝訂成帖,收錄10卷、總計420帖,第6、7、8卷是王羲之的書帖,共160多帖;宋代拓本藏於上海博物館)
澄清堂帖(集帖,南宋集王羲之的書帖刻成;宋代拓本殘卷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筆墨欣賞